纺织行业微利时代 佛山一家代工厂之死
来源:中华纺织网作者:lara时间:2013.07.18
“曾经试过全行业共同发起抵制临时工的行动,大家都不用临时工,逼他们‘入厂’转正常职工。”曾小峰说道,但是当亿海工厂坚持了一个多月后,眼看有单没人做犯愁时,其他同行已忍不住招临时工。于是到了后期,亿海工厂只能被迫长期大量招聘临时工,“后期临时工至少占到员工数量的三分之一”,林辉说道。
“361”规则下鸡肋的订单
在这之后,各种成本压力开始扑向这个行业。2009年,张槎服装行业内一批倒卖面纱的“倒爷”一夜成了百万富翁,当年,纱线价格足足上涨了30%,次年,开始传出工厂租金将要上涨的说法,后来先后被证实。“原来一平方米租金只要八九元,涨价以后有的甚至达到了15元/平方米。”曾小峰说道。
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租金成本,各种生产要素成本都在不断地上涨,挤压了产品的利润空间。2011年,一篇关于亿海工厂接受媒体采访的报道上,工厂的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一件报价10元的棉背心,在上涨的原材料、人力成本等叠加后,产品成本价足足提高了10%。而存在于目前张槎服装行业的一个普遍说法是,代工毛利率普遍在10%左右。
即便如此,以亿海工厂为代表的代工厂,在2009年后,还不得不开始接受行业“361”回款周期拖长的潜规则。
在纺织服装行业的代工厂中,流行一种“361”的回款规则,也就是在当客户向代工厂下单时,就会先支付30%的货款供代工厂采购面料、支付人力成本等,当产品生产完成,客户派驻代工厂的QC(质检)完成验货后,只要产品不存在问题,单一签收,6成的货款马上交予代工厂,余下的1成货款也会在出货不久后迅速结算。
但2009年开始,这个规则生变了。客户在下单时依旧会付30%的货款,但原来出货时就会支付的60%的货款被拖延到出货后3—6个月才支付,余下的10%的货款更是要拖到次年才支付给代工厂。
而且这中间,代工厂只要稍有差池,客户马上又有了再度拖延付款的理由。这种潜规则下,完全以ODM为主的亿海工厂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基本上10%的货款就是企业的利润所在,各种成本又在不断上涨,但是货款回流又这么慢,企业接单越多,资金反而越紧张。”林辉表示,到了近两年,即使是倒闭前的亿海工厂,对代工订单也是视之为“鸡肋”。
突围
转型自创品牌寻求跨业救赎均告败
面对这些与日俱增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亿海工厂开始踏上自我救赎之路。它极力想摆脱ODM,投入数百万元自创品牌,却遭遇了宏观经济形势生变、资金捉襟见肘、后期无力投入的尴尬……它看着身边众多涌去赚快钱的人钱囊鼓鼓后,孤注一掷,投了1000万元跨业做高尔夫球体验馆,但这种尝试最终仍没能带它走出困境,反而加快拨响死亡的琴弦。
2009年中央政府抛出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了众多中国企业的神经,包括张槎纺织服装等企业的扩张热情都在此时被撬动,此时佛山转型升级的号角早已吹响,在此下,亿海工厂踏出了自我救赎的第一步,转型做自主品牌。
- 倒计时15天!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2022.08.04
- 探访“牛仔之都”-增城新塘2021.01.06
- 5分钟做2000件不同衣服?阿里巴巴服装厂开工了!2020.09.18
- 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简析:指标显著下降 企业亏损加深2020.08.27
- 疫情“制造”服饰业“低估契机”海澜之家“黑马”气质隐现2020.08.25
- 可弹可染,还抗菌可粘合 氨纶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正在拓展2020.08.18
- 柯桥宝纺印染打造绿色工厂2020.08.17
-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纺织企业如何应对外贸和内需市场?2020.08.12
- 国际棉价强势上涨 国内棉价跟涨2020.08.11
- 大厂小厂“两重天” 印纱内销好转致价格提升2020.08.11
- 亏损10倍,“从不打折”安德玛向中国市场低头2020.08.10
- 新年度棉价预计在11000-14000元/吨震荡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