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人缺钱缺技术 纺织企业环保投入乏力
来源:仪器信息网作者:时间:2014.01.26
管理办法试运行一个月,收效非常明显。空压机的能效比从过去的7.8多提高到了现在的8.8左右,每月即可节约电费二十多万元。
波司登:从生态面料入手
波司登先后联合中科院理化所、国内外著名高校和一流的服装面料、羽绒填充料的生产企业共同研讨绿色环保羽绒服的设计开发,先后开发了90%绿色高鹅绒服、Chitosante TM生态抑菌绒羽绒服、纳米抗菌羽绒服、阻燃面料羽绒服、Oeko-tex采标羽绒服等,产品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公司还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体系、ISO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等认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
除了设计和检控环节向环保倾斜,以时尚羽绒为拳头产品的波司登还积极鼓励设计创新。波司登全面推进以产品构成表为核心的设计生产全程信息化,包括原辅材料实行标准化编码、设计开发形成产品构成表、自动下达采购生产计划、自动生成原材料采购清单、生产检验入出库数据自动采集录入(人工辅助监控)等,全面提高产品设计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调查数据显示,45%的企业制定了用水总量控制和取水定额管理制度,36%的企业制定了取水量、用水量的统计与报告制度,55%的企业建立了节能节水减排考核制度,50%的企业制定了节能节水减排工作责任制,55%的企业建立了年度节能减排计划。
困境扫描:科研力量薄弱成节能减排顽疾
“尽管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节能减排工作并非都一帆风顺。”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会江表示,虽然近年来为了鼓励企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国家和行业协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都给予了企业较大的支持,但对于一些老牌的国有纺织企业来说,仍是倍感压力。
李会江进一步介绍说,劳动力密集、生产成本增加、行业门槛较低以致形成生产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得很多企业变成了微利、甚至是负利企业。加之企业自身经营多年来逐渐累加的养老、医疗、信贷等隐性生产成本要素,更加重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担。因此,对于像德棉集团这样的老牌大型国有企业来说,最大的压力还是引进大型节能生产设备时的资金压力。但实际上,企业在节能减排上面的困境,更多的是来自科研技术上的薄弱。
海兴材料总经理张连京就表示,在节能降耗上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还无法找到最优方案,特别是对新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上,企业还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和资金保障。
目前,行业内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有节能减排的意识,也认识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密不可分,但事实上并非每一个企业都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就表示,纺织服装行业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因此资金和技术是制约这部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最为关键的因素。“资金决定了企业是否有钱、有能力去做一些环保项目,这里面包括成本的考虑等。”
调查中发现,在节能减排的困难中,有57%的企业认为自身科研力量薄弱,缺乏新技术,以至于节能减排的措施停滞不前;30%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实行节能减排工作;13%的企业认为公司领导主观意识不到位,未能将节能减排的政策提上议事日程。
通过对纺织服装企业的调查,目前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节能减排积极性不高。在节能减排方面,一些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执行标准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分散在工业园区外的小企业,由于环保意识薄弱,环保设施不健全,以及污水处理设施使用不正常,偷排现象屡禁不止。
管理机制粗放,节能减排措施不到位。一些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老化,排水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有的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污水量大幅增加,而污水处理设施没有配套跟进,废水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性管理机制,水电汽油煤、染化料、废水废气废热废料等的供应、利用、排放、回收、处置方法粗放;在基础计量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少,不利于节能减排的监管和实施。
节能减排研发投入不足,缺少关键技术支撑。印染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左右,对节能节水关键技术和工艺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盲目追求近期利益,忽视甚至无视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国产技术装备落后,而引进的节能节水设备价格是国内同类设备的1~3倍,使大部分企业难以承受,因此在技术设备支撑上面临着困难。
产品结构、生产加工模式不合理,资源、能源浪费严重。我国部分纺织印染行业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为降低成本,所用纤维(主要指棉、毛、麻、丝)品质较低、含杂量高;此外,使用的染化料质量和印染用水水质差,工艺水平落后都增加了印染企业的能耗和水耗。
环保法规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别,各地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扶持力度和监督管理不平衡。在管理严格的地区,一些不能达标的企业有加速向其他省份转移的趋势,造成能耗、水耗、污染的转移,加大了整体治理难度。
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已投入与计划投入资金的情况:投入资金100万以下的企业占43%,投入资金100万~ 500万的企业占26%,投入资金500万~ 1000万的企业占13%,投入资金1000万以上的企业占18%。
行业诉求:推进节能减排政策支持呼声高
有困难,必然就有呼声。
在记者调查中,一些企业也向记者表达了各自迫切的呼声,希望国家能够更多的给予支持和帮扶,帮助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实现更大的突破。
“虽然在节能设备改造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相对于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希望国家和政府能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也期望更多更好的质优价廉的节能产品能够面世,避免出现节能不节钱的情况,防止因此更加加重企业的负担。”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会江呼吁说,期望国家能从更高的战略发展角度考虑,重新制定纺织行业的准入标准,严格控制纺织行业规模,形成良性健康生产竞争机制,防止无序、过度规模扩张,真正使“纺织服装”这一涉及民众重要生活要素的行业发展为朝阳行业、明星行业。
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友斌则坦言,在生产制作和市场推广时因为成本上升,导致产品在价格上失去竞争力,消费者不会因为环保需求带来的成本上涨而买单,因此,绿色生产还需要政府扶持,“只有当所有的企业都进行改造以后,才能缩小企业间的价格差距。”
- 倒计时15天!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2022.08.04
- 探访“牛仔之都”-增城新塘2021.01.06
- 5分钟做2000件不同衣服?阿里巴巴服装厂开工了!2020.09.18
- 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简析:指标显著下降 企业亏损加深2020.08.27
- 疫情“制造”服饰业“低估契机”海澜之家“黑马”气质隐现2020.08.25
- 可弹可染,还抗菌可粘合 氨纶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正在拓展2020.08.18
- 柯桥宝纺印染打造绿色工厂2020.08.17
-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纺织企业如何应对外贸和内需市场?2020.08.12
- 国际棉价强势上涨 国内棉价跟涨2020.08.11
- 大厂小厂“两重天” 印纱内销好转致价格提升2020.08.11
- 亏损10倍,“从不打折”安德玛向中国市场低头2020.08.10
- 新年度棉价预计在11000-14000元/吨震荡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