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缺人缺钱缺技术 纺织企业环保投入乏力

来源:仪器信息网作者:时间:2014.01.26

导读:今年以来,纺织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更是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国家层面,行业协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

  节能减排有助提升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印染企业的能源成本从15%~20%上升到30% ~40%,甚至更高,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受到很大影响,资源消耗带来的高成本严重削弱了纺织印染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通过节能降耗可以降低能源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提高单位能耗的价值产出,将成为激烈竞争环境下我国纺织印染企业的必然选择。

  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作为印染行业首家进行“煤改气”的企业,深刻感受到了节能减排带来的实惠。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新明介绍,以前,定型机用烧煤经导热油供热的热效率一般只有80%左右,改用天然气后,热效率达到98%以上。同时,由于天然气定型机采用电脑数控恒温,热能利用率高,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能,使定型面料成型稳定。除此之外,天然气供热还具备即开即用的特点,操作方便。定型机改用天然气供热,成本比烧煤供热略有增加。但改用天然气供热后,二氧化硫的排放几乎为零。

  服装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也表现得可圈可点。

  作为全球第一家线上销售和生产自动化实现对接的服装制造企业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在印、染色方面全部投入数码印花,实现零污染物排放;其次,研发出激光裁剪设备和洗水雕刻设备,减少粉尘和洗染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生产过程中使用低浴比的洗水设备,减少80%的用水量;此外,爱斯达还使用纳米染料洗水,提高染料多次循环使用率,达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管理对节能减排行之有效

  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生产取水量较大,综合能耗较高,废水排放量也大,百米布平均水耗和百米布综合能耗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但难度相当大,而且区域、企业间进展不平衡,实现节能节水降耗减排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本次调查针对企业在节能减排中所采取的措施中发现,降低能耗、改进目前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支持度最高,均为40.4%,其次是提高原材料的产品得率、更新目前相对陈旧老化的生产设备,比重占30%,而降低水耗、防止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以及提高废弃物的有效综合利用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为15%左右。

  调查结果还显示,对节能减排工作在管理方面的有效做法,有超过70%的企业认为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健全节能政策法规,淘汰落后产能,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节能保障机制等措施较为有效;而加大节能监督管理力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大宣传、研发力度,促进节能环保技术进步也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方面。由此看出,工艺设备改造、加强管理和完善节能减排标准是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

  调整结果显示,降低能耗、改进目前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支持度最高,均为40.4%,其次是提高原材料的产品得率、更新目前相对陈旧老化的生产设备,比重占30%,而降低水耗、防止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以及提高废弃物的有效综合利用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为15%左右。

  先进做法

  黑牡丹:建立能源管理三级网络

  针对集团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黑牡丹成立了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各分子公司负责人具体负责,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体制,加大对各个分(子)公司环境行为的监管力度,并对各个分子公司有关人员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实实在在地把“节能减排”工作当做一项艰巨的经济任务和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黑牡丹建立了能源管理三级网络。

  这三级网络包括:建立节能环保工作例会制度和每月能耗分析汇报制度,健全完善以能耗定额指标考核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建立年度节能规划以及能耗预算管理制度,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决策体系,并把节能减排纳入日常管理、技改项目等各项活动之中;建立人才体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

  安徽华茂: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为进一步加快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步伐,华茂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在生产车间,空调、制冷等系统的管道布置力求线路简短,减少冷、热损失;管道及其附件保温材料优先采用导热系数小、湿阻因子大、吸水率低、密度小、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材料。空调机房内采用热湿交换效率较高的喷淋方式处理空气,喷淋室内采用低阻力部件,减少系统阻力,降低能耗。在满足卫生要求的同时,尽量利用回风以节约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环节的技术工艺效率,华茂在锅炉使用过程中还采用了冷凝水余热回收装置,对浆纱机排出的冷凝水加以回收,购置冷凝水余热回收装置。冷凝水经不锈钢管道收集输送至锅炉房,直排至软化水池,用于补充及加热软水。

  山东德棉:提出“能效比”节能概念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首次提出了“能效比”的节能概念,这也使德棉集团从此站在了更高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节能减排工作模式。

  该管理办法规定,通过把个人设备包机奖的30%和车间的投入产出一部分加在一起,设立一个独立的“能效比”考核奖励工资,以各人的“能效比”管理得分为奖励依据,一改过去以罚为主的管理工作模式,而改为以奖励为主、考核为辅的新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值班员自发自主的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德棉集团的“经济运行分析小组”每天针对空压机的运行参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措施,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投入。该管理办法的设立,不仅弥补了过去定性工作区域带来的值班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的缺陷,而且通过实行值班区域联动机制,量化值班区域的“能效比”参数,使值班员的工作更加透明。而且实行新的能效比管理办法后,获得劳动竞赛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值班员个人月收入差别将会达到二百多元,也大大激发了广大值班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大家自发自主地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