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交会:“中国制造”唱主角
来源: 上海金融报作者:王菲时间:2014.03.04
3月1日,有“外贸新春第一展”之称的第24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华交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自1991年以来,华交会已成功举办了23届,本届华交会为期五天,共设六大展位,涵盖服装、家用纺织品、日用消费品、装饰礼品四大专业领域,另有境外展区和服务展位。透过华交会这个窗口,饱受争议的“中国制造”展现出其充满魅力的一面,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们,从而为“中国制造”正名。
“微”制造
衣食住行,从围巾手套到水杯钟表,从床单被罩到陶瓷木器,与一些“高大上”的工业技术博览会不同,华交会呈现的是制造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关系。
在公众的脑海中,一提起中国制造,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海尔冰箱,似乎只有这种高端技术产品才能体现中国制造的力量。其实不然,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身影,只是因为太过常见,特别容易被人忽视。与汽车、冰箱等大型制造相比,这些产品应该被称为“微”制造。
吃饭用的碗筷、晾衣服的衣架、手套、地毯、各种衣服,这些东西分布在华交会的每个展馆里。每个大的展区都分出不同的小展位,看似不起眼,但其背后都是来自国内各个省份的大型生产厂商。
“这是现在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一款‘触屏’手套,戴上后也可以玩手机和平板电脑,符合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在一家服饰公司的展位前,销售经理向记者展示其公司的这款产品。“触屏”手套在材质上看似与一般手套无异,但手套拇指和食指末端用的不是普通毛线,而是带有导电纱的特殊毛线,使用时可与屏幕实现连接,所以戴着手套也可以操作。
在服装展示区,每个展位都陈列着各种服饰,颇像是一个购物商场。在一个服装展位,市场人员如商场销售人员一般介绍,“我们公司生产的毛衫都是纯羊毛,蓬松柔软、舒适透气,很受客户的欢迎。”记者发现,该展位属于上海某老牌大型公司,曾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纺织服装进口企业百强。
据统计,本届华交会共有获商务部重点培育和支持的中国名品牌出口商品60多个,获得省市名牌和驰名商标的品牌企业、品牌商品近700个,参展企业共3441家,组成14个交易团。其中,国内参展企业3296家,组建13个交易团,境外参展企业145家。
大工艺
琳琅满目的商品,给人们创造了舒适便利的生活,这一切都依赖于制造技术的精益求精。除了适应现代生活特点的改良之外,一些技术上的突破更体现出工艺的精进魅力。
据上海市商务委介绍,为鼓励企业及产品创新,第24届华交会将继续举办“华交会创新奖”等众多奖项的评选活动。而在主办方的全力引导激励下,本届华交会3300多家参展企业加大研发设计力度,不断推陈出新,竞相带来新产品、新款式和新技术,欲从产品创新和创优下手,抢占国际市场。
初步统计显示,本届华交会参展商品中,新产品、新款式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商品有2万多个,如上海交易团所属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功能性纤维材料产品、上海英科实业有限公司可再生聚苯乙烯(PS)的环保产品、江苏交易团所属常熟市永新印染有限公司推出的新研发“生态纺织品针织面料”、安徽交易团所属的宏宇竹木制品“柯依”牌户外板、华菱西厨的“锋利华”牌切片机等。
“纺织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步减少,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当前严峻的行业形势,提升质量并加强创新是企业转型、走出困境的法宝。”上海某服装公司副总告诉记者,通过创新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自觉选择。
风向标
华交会从1991年起步,至今已23年。而今年,着力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展示的特点,令本届华交会成为判断新一年中国外贸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之一。
刚刚过去的2013年,尽管一度猖獗的出口套利行为变相给中国外贸添了“一把火”,但在欧美经济依旧疲软、人民币一度升值、各种要素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下,中国外贸全年增速仍只达到7.6%,低于8%的增长目标。进入2014年,这一严峻形势有所缓和。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1月,上海海关关区实现进出口808.4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月度新高。其中,出口501.2亿美元,进口307.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21.7%。
而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展会单独设立境外企业参展专区,花大力气组织境外企业参展,其中有来自日本、韩国、伊朗、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45家企业。另外,本届华交会在展会现场组织了两场“一对一”采购商现场对接会,来自英、法、德、西班牙、俄罗斯、哥伦比亚、智利、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共60家采购商确认参加活动并提供了采购清单。其中,年采购量最大的是来自英国的一家纺织企业,采购量达2000万件。
此外,本届华交会主要面向日韩和东南亚的客商,由于受日本相关政治问题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主办方特别加大了对日本的宣传力度,并开发利用了广交会的采购商资源,积极应对外需不振、汇率变化和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
市场人士分析,外贸数据“开门红”终究不能代表全年,毕竟国际环境方面,欧美经济复苏还存在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则多处在结构调整期,后续拉动力有限;国内企业方面,虽然转型升级一直在推进,但不可否认,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仍是我国出口企业的中坚力量,原材料和用工成本的持续坚挺,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因素仍是困扰外贸企业获得利润,实现增长的重要障碍。
- 倒计时15天!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2022.08.04
- 探访“牛仔之都”-增城新塘2021.01.06
- 5分钟做2000件不同衣服?阿里巴巴服装厂开工了!2020.09.18
- 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简析:指标显著下降 企业亏损加深2020.08.27
- 疫情“制造”服饰业“低估契机”海澜之家“黑马”气质隐现2020.08.25
- 可弹可染,还抗菌可粘合 氨纶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正在拓展2020.08.18
- 柯桥宝纺印染打造绿色工厂2020.08.17
-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纺织企业如何应对外贸和内需市场?2020.08.12
- 国际棉价强势上涨 国内棉价跟涨2020.08.11
- 大厂小厂“两重天” 印纱内销好转致价格提升2020.08.11
- 亏损10倍,“从不打折”安德玛向中国市场低头2020.08.10
- 新年度棉价预计在11000-14000元/吨震荡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