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敞开式收储政策有望迎重大调整
来源:中国服饰新闻网作者:时间:2013.06.25
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制定的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中,“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被写在了第一条。但分析人士指出,在现有的收储框架内,上述目标实际上很难做到兼顾。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的收储政策和收储价格的制定,明显偏向于扶持产业链上游,体现了国家稳定棉花产量的意图,但让人无奈的是,棉农的种植意愿却并没有因远高于外棉的收储价而提升。
据中国棉花协会最新统计,2013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仍处于下降趋势,而且料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首次跌破7,000万亩。
“目前的收储价格对农民保护程度虽然起到基本保护作用,但不足以调动农民增加生产面积的积极性。”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高芳表示。
分析师称,由于采棉等成本的不断升高,加之与其他作物收益的比较优势不足,当前棉花收储价对农户仍没有太大吸引力,国内除新疆外的种植面积下降尤为明显。
“政府的本意也不是为了操纵市场,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了收储带来的弊端,但又希望能够保住棉花这个产业不至于沦落至和大豆一样的地步,希望加以保护,能让一部分棉农继续种植。”方正期货的蔡平霞表示。
事实上,在坚持收储政策的同时,管理部门已开始更多考虑下游企业的实际需求,例如在释储中加大了对于高品级棉的投放,以及对参与储备棉竞拍的企业提供部分进口配额等。
“棉花种植和下游用棉企业有不同的部门在管,现在的处理方法是,需要强调上游时,政策天平向棉农倾斜一点,需要顾及纺织产业时,又要求政策往另一头倾斜,一碗水很难端平。”上海中期的见惊雷表示。
他并称,今后棉花调控政策是沿用目前的收储还是改用补贴,都有待操作层面具体考量,两者各自都有利弊,但重要的是棉市管理方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在确保市场公平和诚信运作上,“有些靠行政手段办不了的事情,应该更多地交给市场。”
市场人士指出,即便采取直补政策也有很多棘手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如何准确核定种植面积,避免补贴滥用,以及如何处理目前国储手中的几百万吨储备棉,这些都需要进行统筹考虑。
在收储制度使国储棉库存升至历史高位的同时,国内市场的另一端却面临着严重“吃不饱”的窘境。
- 倒计时15天!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2022.08.04
- 探访“牛仔之都”-增城新塘2021.01.06
- 5分钟做2000件不同衣服?阿里巴巴服装厂开工了!2020.09.18
- 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简析:指标显著下降 企业亏损加深2020.08.27
- 疫情“制造”服饰业“低估契机”海澜之家“黑马”气质隐现2020.08.25
- 可弹可染,还抗菌可粘合 氨纶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正在拓展2020.08.18
- 柯桥宝纺印染打造绿色工厂2020.08.17
-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纺织企业如何应对外贸和内需市场?2020.08.12
- 国际棉价强势上涨 国内棉价跟涨2020.08.11
- 大厂小厂“两重天” 印纱内销好转致价格提升2020.08.11
- 亏损10倍,“从不打折”安德玛向中国市场低头2020.08.10
- 新年度棉价预计在11000-14000元/吨震荡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