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伊犁州细羊毛产量和质量
来源:中华纺织网作者:Ashcol 时间:2013.06.19
新疆细毛羊是新疆本地培育的优良绵羊品种,因饲养数量大,使得细羊毛生产在全国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上世纪30年代起,伊犁州就开始了细毛羊的杂交改良育种工作,1954年育成了我国第一个细毛羊品种。伊犁州位于新疆西部边陲,是自治区的畜牧大州,自然条件优越,雨水丰富,草场辽阔,有发展细毛羊的良好条件,特别是新源县的那拉提草场和昭苏县的木扎提草场等是主要的产毛基地之一。
细羊毛产量下降
上世纪80年代,伊犁州饲养细毛羊发展状况是团场、公社、国营牧场、国营企业集体饲养细毛羊,集体配料,饲养细毛羊牧户政府部门在经济方面予以补贴。自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细羊毛一直是伊犁州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细羊毛生产的发展,每年各级政府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伊犁州细羊毛产量在自治区占60%以上,高产年份细羊毛达12000t左右。
多年来,伊犁州纤维检验所先后大力宣传《羊毛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毛绒纤维质量管理办法》和GB 1523—1993标准,监督绵羊毛生产、销售、收购、使用单位(毛纺厂)等方严格按“两个办法”要求和GB 1523—1993国家标准进行羊毛交易。自90年代中期开始伊犁州细羊毛产量逐年下降,土种毛的生产呈上升趋势。
下降的原因分析
1.经济利益驱动。2003年牧民养细毛羊,每只按年产毛4kg,每kg收购价9.5元计算,年收入仅为38元,当年羊肉每kg40元。2012年每kg收购细羊毛价25~28元,每kg羊肉56元,还要除去各种费用,牧民得不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2.流通渠道混乱。羊毛流通体制改革后,经营渠道放开,价格放开,但新的规范化的经营模式尚未建立起来,个体经营者及各类公司来伊犁州收购羊毛流通渠道比较混乱。
3.不能很好执行国家标准。个体经营者及各类公司在羊毛收购交易中不执行《绵羊毛》国家标准论堆混等收购。羊毛市场价格不断波动,超出了牧民的承受能力,也制约了科技人员的工作进展。人工授精几乎消失,育种、配种工作无法有效进行。现在只有团场国有羊场和少数农牧民饲养细毛羊。(伊犁州细毛羊人工授精数量从1992年的170万只下降到2004年的20万只。)
4.“净毛计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经营渠道放开,羊群分产承包饲养,“净毛计价”流于形式,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大量经济利益被中间商得到,使农牧民失去了饲养细毛羊的信心。
- 倒计时15天!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2022.08.04
- 探访“牛仔之都”-增城新塘2021.01.06
- 5分钟做2000件不同衣服?阿里巴巴服装厂开工了!2020.09.18
- 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简析:指标显著下降 企业亏损加深2020.08.27
- 疫情“制造”服饰业“低估契机”海澜之家“黑马”气质隐现2020.08.25
- 可弹可染,还抗菌可粘合 氨纶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正在拓展2020.08.18
- 柯桥宝纺印染打造绿色工厂2020.08.17
-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纺织企业如何应对外贸和内需市场?2020.08.12
- 国际棉价强势上涨 国内棉价跟涨2020.08.11
- 大厂小厂“两重天” 印纱内销好转致价格提升2020.08.11
- 亏损10倍,“从不打折”安德玛向中国市场低头2020.08.10
- 新年度棉价预计在11000-14000元/吨震荡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