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服装集群的竞争优势再造

来源:中国纺织报作者:时间:2013.05.24

导读:在调查中发现,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但是多数集群处于形成期或成长期,少数集群步入成熟期。

  群内企业融资困难。据有关统计,约有80%的中小企业存在贷款难和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不高,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水平难以预测,银行为了避免坏账的发生,将资金安全性放在了首位,从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创新与设计是服装行业的灵魂,是服装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大部分服装产业集群的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无牌杂牌服装的设计更是随波逐流,模仿现象尤为严重。他们往往通过调查眼下畅销市场来决定生产何种款式和设计风格的服装,这种模仿的存在会打消一些有设计能力、自创服装风格的企业设计的积极性,而且容易导致另一种恶性循环的形成,即模仿—同质化—再模仿—更加同质化。

  虎门

  转型升级“路漫漫”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虎门蝉联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首位。而2012年虎门服装业危机凸显,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12虎门总体出口订单下滑大约三成,而且虎门服装业面临的困境还不仅限于此,行业发展的速度也已明显放缓。

  对于虎门服装产业的现状,虎门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应急措施,转型发展寻求突围。虎门服装业拥有的完整的产业链,是保证虎门服装产业完成转型升级的内生力量。

  “大虎门”这个品牌,之前给人的印象就是大批发、大流通。早些年,许多企业天天在铺位里做批发,从早做到晚,在店铺里大把大把收钱,忙得不亦乐乎。生产一直都是虎门服装业的优势。但是随着地区经济的逐步发展,这里的土地资源已经慢慢消耗殆尽了,土地越来越少,厂房的租金也越来越高,劳动力的成本也不断拉升。而批发市场里的铺位价格更是居高不下,虎门富民一个10平方米的铺位一个月下来就是10万元。尽管如此,快速赚钱的意识依然在“大虎门”的品牌下弥漫着。

  石狮

  家族管理模式弊端日益明显

  石狮特定的地理历史文化加上石狮人“爱拼敢赢”的性格,服装制造业以其较低的门槛,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然而,石狮服装集群新世纪以来开始有走下坡路的倾向。这种后退趋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家族企业一般倾向于独自为战,竞合关系不明显,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从而导致企业自身无法突破发展。

  石狮纺织服装集群内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它们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内源资金和外源资金。内源资金主要是指企业所有人的劳动积累、合伙集资和企业的赢利;外源资金的主要形式是民间借贷,银行信贷融资所占比例很小,仅为30%。石狮服装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资金融通主要是银行考虑到了中小服装企业多是家族管理模式,具有规模小、变化大、风险高、自我约束能力弱等特点,生产随意性很大,权力也过于集中,使这些企业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银行对此有所顾忌。其次,中小服装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他们难以提供合格的抵押品或找到有实力的担保机构为其担保而获得银行贷款。这一系列的因素制约着石狮服装集群企业的资金融通。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