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纺织服装已经成为制造业转移先锋

来源:中国服装网作者:时间:2013.05.17

导读:纺织服装行业是此次产业转移的先锋和骨干力量,在各级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大力推动和广大纺织企业的积极参与下,目前已形成了多方协作共同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良好局面。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随着近几年社会责任在中国的普及,尤其是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引导和推动以及社会层面对企业实践的关注和监督,转入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认知程度与转出地企业的差别正在缩小。具体来看,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直接影响之一是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从前背井离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就业本地化,增强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活力。

  在多种因素驱动下,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从东南向中西部的转移,无论是市场、劳动力、抑或资源与环境,都是承载和反映企业社会责任效绩的核心因素。这些核心因素,都将联动其社会责任表现,对经营伙伴、竞争对手、员工、社区、消费者以及环境等相关方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有近70%的企业已经采取措施着手转移或正在计划转移。纺织企业,特别是织造业企业,正陆续往中国中西部内陆地区搬迁。这些企业多数规模庞大,因而,也将给迁入地区带来巨大的社会责任影响。  

  “不管对待员工还是环保,原来怎么做,企业转移后也要怎么做,例如有人认为开办粘胶厂,污水可以直接往沙漠里排,环境影响并不大,我们认为不妥。我们不是转移污染,转移落后,而是转移产业,利用你的优势发展企业。”这是某东部省份行业协会有关人员在谈到企业转移时说的一句话。中国纺织服装的区域转移,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之一便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而这一方面转移地的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与社会同样非常关注,这就要求转出地企业和转入地的新建企业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调查显示,转入中西部的纺织服装产业以纺织和服装制造为主,这是两个相对清洁的行业,而制造和服装之间的印染环节转移则少。在调查中也发现,转入地新建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制度落实的比较严格,环保设施也比较先进,多数企业都能达到甚至超过转出地既有企业的水平。尤其是按照转入地统一规划建设于园区的企业,其环保硬件配套都能达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要求。

  从另一方面看,转入地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真正问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环境保护管理水平。通过调研发现,80%的转入地企业建立了基于环境保护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但这一数字低于转出地企业85.71%的比例。另外,在转入地,只有15.63%的员工比较了解工厂有关环境保护(污水、废弃物或废弃排放等)和节电节水等方面的要求与制度,而在转出地,这一比例则是28.57%。

  通过调研,发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现实的问题,如:劳动力和土地供应不乐观,转移相对优势逐渐减弱,环境评价指标的瓶颈约束,企业家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信心不足等。尤其是,转入地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应对能力、管理水平和驱动机制则与转出地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并不必然能降低劳动力成本,也不能解决工时等全局性的和结构性的问题。

  无论是在产业的转出地区还是转入地区,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和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持续提升都需要当地政府、行业组织、价值链上的商业伙伴等利益相关方共同的长期努力。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