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纺织企业冷热不均 进口棉配额左右命运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作者:时间:2013.04.16

导读:如今的棉花进口配额已经“商品化”了,在各企业发挥神通、从国家发改委争取到进口配额之后,一些配额会被拿到市场上买卖,有钱就能拿到配额。

  业界质疑配额透明性

  棉花进口配额拯救了魏桥纺织,谁来拯救那些没有配额或配额很少的中小纺织企业?“全国大小纺织会议上,我们每次都说进口配额的事情,但没有效果。我们一样吸引就业,一样纳税,但我们就像不是亲生的孩子。”夏津县天宏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广厚抱怨道。

  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夏志林向导报记者介绍,国家发改委掌握着棉花进口配额的分配权,每年都会公布棉花配额的申请条件、分配原则等。但在棉花配额的分配过程中,业界对其透明性一直存在质疑。

  据国家发改委2012年文件,有条件申请棉花进口配额的企业包括国营贸易企业、2011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和纺纱设备5万锭以上的棉纺企业。

  这个进入门槛并不算很高,但它的分配原则却很模糊。国家发改委“将按照申请者的申请数量、历史进口实绩、生产能力和其他相关商业标准进行分配”。“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人知道到底是怎么分配的,人为因素很强。”刘广厚说。

  在这样的分配原则下,导报记者采访的夏津纺织企业负责人,无一不提到了配额分配过程中存在的“权力寻租空间”,各种疏通关系的段子在这些企业负责人之间流传,他们在笑谈中透露着失望和无奈。

  孟令军直言,如今的棉花进口配额已经“商品化”了,在各企业发挥神通、从国家发改委争取到进口配额之后,一些配额会被拿到市场上买卖,有钱就能拿到配额。山东夏津润通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田连臣曾对导报记者说,进口配额的买卖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去年每吨配额一度曾炒至3500元以上。呼唤同一起跑线

  “实行棉花进口配额制度,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保护国内棉农利益。”夏志林说。

  但如今,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只要能拿到配额,1000吨就是四五百万元的净利。”李振如此说。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这是国家的政策。但在现实中,中小企业却面临着种种歧视。去年,国家进口棉花超过500万吨,按照每吨低4000元,拿到配额的企业相当于拿到200来个亿的补贴,但小企业与此无缘,我们怎么在市场中生存?”刘广厚说。

  正因如此,业内对棉花配额的质疑之声越来越大。即使是不取消棉花配额,大家也都期望棉花进口配额的分配能够更透明、更公正,以让每个企业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此前市场曾传言,今年的棉花进口配额将与中储棉抛储捆绑,企业拍得一吨棉花将获得相应1/3的进口配额。“这有利于配额分配的公平性。”田连臣说。

  但如今,中储棉抛储已经进行近3个月,对于是否搭配相应的进口配额仍无明文规定。“从已经发放的配额看,并不是说与中储棉抛储相结合,配额的分配仍然以往年拿到企业为主。”孟令军说。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