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温岭产业设备更新 以机器替代换人员

来源:中国制衣设备门户网作者: 时间:2014.03.18

导读:今年前三季度,我市限上工业性投资71.36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45.43亿元,同比增速97.8%。

     “202车间拥有厂里最新的齿轮加工自动生产线,其自动化水平放眼全台州也是首屈一指的。”在向记者介绍起车间内的9套产自日本的先进自动生产线时,浙江中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正夫一脸自豪。除了节省时间外,自动流水线也为企业节省下不少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成品率和准确率。

     这是我市工业现代化技术改造步伐不断加速的一个缩影。今年前三季度,我市限上工业性投资71.36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45.43亿元,同比增速97.8%。

     机器换人,技改造就高效益

     眼前的这9套价值2亿多元的自动生产线于2010年开始购入,集车床、滚齿、倒棱、剃齿4道工序于一体。一件齿轮毛坯经由该自动生产线加工处理成一件合格的齿轮成品,仅需18秒钟,这比通过以人工为主的旧生产线加工整整缩短了40秒。

     “用原先的旧工艺将齿轮毛坯加工成成品,所有工序需要19名工人。在采用自动流水线后,仅需3名工人操控即可完成全部工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工成本。”林正夫说。

     从2008年开始,中马机械每年都会投入约5000万元的资金用于技改。通过工业现代化技术改造,企业员工数已从原先的7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400多人,相应的人均年产值也由原先的35万元增加至现在的60多万元。“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将员工数最终控制在250人左右,实现人均年产值200万元的目标。”

     智能换人工,产能增10倍

     只需将针线疏密度等一干数据事先输入缝纫机右侧的数控显示窗口,启动后,智能缝纫机便完全实现了电子芯片控制,可以自动停针、拔线,缝出的线疏密一致,而且是笔直的。在台州优诺家纺有限公司位于城西工业园区的生产车间里,眼前这台智能缝纫机,彻底颠覆了记者对传统人工缝纫机手脚难协调、车线难控制的固有印象。

     公司董事长夏礼朝介绍,企业缝制的暖冬被、枕芯等家纺用品,有时候甚至不能出现一毫米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缝纫机远不及智能缝纫机来得精准。“苏南一带家纺产业较为发达,是台州家纺企业学习取经之地。这几年下来,那边的家纺企业已陆续通过采购智能缝纫机等设备进行技改,并逐渐成为发展潮流。”

     抱着“尝鲜”的心态,夏礼朝于今年5月份引进了一批智能缝纫机和智能枕芯机等设备,对企业生产线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虽说智能化设备的采购成本比普通设备要多出两三倍,但产能与效益都跟着上来了。”夏礼朝介绍,同样生产暖冬被,一台智能缝纫机的日产能是普通缝纫机的10倍,智能枕芯机的产能也比普通枕芯机高出近2倍。此外,因为家纺生产设备实现了智能化,除了生产加工常规家纺用品外,还为企业研发新款高附加值家纺用品创造了条件。

     企业技改积极性高

     “以前政府是想方设法引导企业搞技改、换装备,现在是企业追着我们问什么设备好。”市经信局副局长毛友明告诉记者,我市正在加快工业现代化技术改造步伐,以设备革新促进产业升级。“仅去年纯设备投入项目就有196项,投资额达24.83亿元,政府下拨技改资金5454万元,可以说是一年高过一年。”

     毛友明介绍,通过积极推广流水线、信息化软件,引导和激励企业引进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实现减员增效,据估算,全市骨干企业可减员27000多人。其中第一大支柱产业——泵业企业引进自动嵌线机和高速冲床500多台,节省普工12500人,还可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减少安全事故。

标签:温岭 设备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