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将摆脱“低价”标签
来源:中国服饰新闻网作者:时间:2013.04.03
说到中国制造业在国内外消费者心目中的,不少人会首先想到低价与低质。简单的代工外贸模式并不能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寻求一席之地,多数代工外贸企业都在面临利润下滑的局面。为了改变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眼光中的长期印象,为了扭转我国外贸企业持续亏损的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通过战略转型、提升技术、生产高端产品等方式走出低价经营模式。
据了解,以定制而闻名的一家国产服装品牌“例外”近期走红,让不少中国服装企业看到了发展方向。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时装的个性化需求,部分国产服装品牌开始抛弃低价策略,通过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和利润空间。不仅仅是服装企业开始走高端路线,汽车行业同样如此,吉利汽车早期发展时曾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给消费者留下了产品低质、低价的印象。2007年,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发布的“宁波宣言”,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后,吉利通过5年的战略转型,向中高端车市场进军初战告捷,成为与合资汽车中高端品牌相抗衡的本土品牌中坚力量。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低价并不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抛弃低端、追求高端才是中国制造业得以长久发展之计。业内人士指出,原先的低价策略或是由于成本低,希望以低利润策略先占领市场;或是由于产品没有竞争力,为人代工没有定价权。而近年来,一些企业或在饱受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的折磨,或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但是,企业对其产品给出怎样的定价,并不是企业本身可以随便决定的,业内人士指出,走出低价策略还要从顾客价值的认同开始,从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附加值高的业务等方面提升企业价值开始。此外,企业的定价策略还与产品的定位、渠道和沟通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制造业仅仅凭企业的定价机制就想摆脱“低价”标签并不容易,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政策支持与资金鼓励,帮助企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变。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鼓励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创新,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与企业研发资金挂钩,按项目实施创新补贴,特别是一些关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技术创新;其次,国家相关部门应补贴内需市场,针对符合环保发展政策、产业长远发展政策、三农扶植政策或其他要求的产品进行售后补贴。由此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人口基数大,市场需求量大的优势,让企业的优势在内需市场上尽量充分实现利润,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第三,政府相关部门可成立行业品质认定和价格自律组织,建立并经营高品质的产业联盟。通过高品质产业联盟的方式,在国际上形成自有品牌,重新定价,重塑中国商品的品质和形象,走出低价竞争的代工模式,走上有品质、有品牌、有合理价格的发展之路。
- 倒计时15天!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2022.08.04
- 探访“牛仔之都”-增城新塘2021.01.06
- 5分钟做2000件不同衣服?阿里巴巴服装厂开工了!2020.09.18
- 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简析:指标显著下降 企业亏损加深2020.08.27
- 疫情“制造”服饰业“低估契机”海澜之家“黑马”气质隐现2020.08.25
- 可弹可染,还抗菌可粘合 氨纶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正在拓展2020.08.18
- 柯桥宝纺印染打造绿色工厂2020.08.17
-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纺织企业如何应对外贸和内需市场?2020.08.12
- 国际棉价强势上涨 国内棉价跟涨2020.08.11
- 大厂小厂“两重天” 印纱内销好转致价格提升2020.08.11
- 亏损10倍,“从不打折”安德玛向中国市场低头2020.08.10
- 新年度棉价预计在11000-14000元/吨震荡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