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青岛服装行业成长之路

来源:中国服装人才网 作者: 时间:2013.01.06

导读:同期建设的服装工业园,几年之后却出现了相反的命运,崔树彬认为,这是乐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经营战略的成功。

  在青岛乐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树彬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这么几张照片:照片上是人去楼空、垃圾遍地、荒草萋萋的工业园。每当要作出一个决定时,崔树彬总要拿出手机,盯着那几张照片看一会。

  对于崔树彬说,这是一种警示。他说,这些工业园曾是岛城同行引以为傲的力作,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之际荒废了。他曾多次组织公司员工,乘车来到几处荒废的工业园外,隔着院墙参观,目的就是要在公司树立一种危机意识。

  其实,乐好也有工业园,与上述工业园同期而建,且占地300亩,由于经营得当,目前欣欣向荣,成为乐好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不久前,德国一家公司经多方考察,最终一次性将5万套件西服、裤子和衬衣的订单,下给乐好,这些订单的大部分,都是在工业园里顺利完成交货的。

  同期建设的服装工业园,几年之后却出现了相反的命运,崔树彬认为,这是乐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经营战略的成功。从占地30平方米的农村裁缝铺,发展到占地近300亩工业园,乐好的秘诀是稳健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从裁缝铺到兼并皮鞋厂

  乐好的前身是莱西市店埠镇供销社的一家服装加工厂。

  加工厂约有 20名工人,还有一处临街的门头房,为当地百姓提供服装加工甚至修修补补的服务。1986年,服装厂改制,厂长崔乐好以租赁厂房的形式承包下来,开始了自负盈亏式的经营,生意日益红火。从小就跟着父亲在企业打拼的崔树彬,见证了服装厂的变迁。他介绍,1993年,服装厂顺利改制为有限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决定把厂子从店埠镇搬到了莱西城区,逐步成长为一家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知名民企。

  在这个过程中,崔树彬还被委以“重任”,兼并处于困境中的青岛第六皮鞋厂。他回忆说,那是1998年8月25日,妻子在医院的病房里临产。由于要参加青岛第六皮鞋厂的会议,他没能在医院里陪妻子。就是在那次会上,崔树彬被任命为皮鞋厂厂长。

  当时,皮鞋厂已改行生产皮衣,工人已经很久没拿到过工资,工厂仅有的一辆车也是坏的,甚至工厂里给工人做饭的锅都是破的。如何管理好300多名在岗职工和200名退休职工,崔树彬感到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但是既然接手,就要敢担当。

  受命于危难之际,崔树彬的思路是用乐好的经验和管理,激活“皮鞋厂”。他一方面把乐好接到的订单,交给皮鞋厂这边生产,同时又抽调一部分职工,充实到乐好的加工厂去,首先保证工人有活干,有工资。崔树彬说,为改造皮鞋厂,公司后来共投资了1000多万元。

  从贴牌到自主品牌

  和国内其他服装企业一样,乐好也从接外单、贴牌生产开始,学习国外同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乐好凭借高效而人性化的管理,获得了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评。公司先后引进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最顶尖的制衣设备,引进了意大利迈埤西装整烫设备,高薪聘请国内外著名高级服装工艺师、设计师,对男、女高档西装进行潜心研究。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