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 纺织企业并不“解渴”

来源:中国化工网作者:时间:2012.12.07

导读:拥有科研优势的专业院校只有与拥有资金优势和设备优势的企业合作才能尽快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然而纵使双方都有强烈需求,成功“对上眼”也并不容易,科研成果落地开花之路十分崎岖。

    “去年举办的学术年会推动了一些科技成果的孵化,从反馈情况来看,企业并不‘解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术年会这一平台不只注重硬件的创新,更强调了产业的集中创新,从封闭式研发向如何让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市场上更有识别力转变。与企业需求相对应的是,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兴祥、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等数位来自高校的年度纺织学术带头人也表示,拥有科研优势的专业院校只有与拥有资金优势和设备优势的企业合作才能尽快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然而纵使双方都有强烈需求,成功“对上眼”也并不容易,科研成果落地开花之路十分崎岖。

    成果火不火用户来判断

    为了推动最新科研与高新技术成果的顺利孵化,在筹备2012中国纺织学术年会过程中,主办方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在最新科研与高新技术孵化成果发布环节,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的“膜裂法聚四氟乙烯纤维工业化生产技术与应用”、山东康平纳集团公司的“新一代数控装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平市信迪染整厂有限公司的“纺织品无水印染技术研究”、黑迈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数码印花-引领纺织品印花行业发展新趋势”等11项科研成果借助纺织学术年会这个平台进行了现场发布。在时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纵是“好酒”也怕“巷子”深。作为纺织行业学者聚集地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人力智力优势,对科研成果进行评比和筛选无疑具有极强的公信力。而到场企业对科技成果发布的积极响应,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山东康平纳集团公司董事长刘琳在这次年会上扮演了两个角色,一方面,他作为前沿技术的推介方,向广大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数控装备。该项目针对传统筒子纱染色存在的一次符样率低、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回染率以及行业“用工荒”等问题,开展筒子纱数字化自动化染色成套技术及装备研究,突破了中央控制系统单元、染料自动称量、元明粉纯碱自动称量、自动调湿、自动染色、自动脱水、微波烘干、热能回收等10余项关键技术,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了力量。另一方面,作为渴求持续创新的领军企业带头人,他更加希望借助学术年会这一平台与行业专家亲密接触,为企业的再度飞跃寻觅智力支持。这正是康平纳别出心裁在年会现场搭建展室,并诚恳邀请东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到企业深入交流的原因。

    周翔院士在本届年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纺织工业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符合了当前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因而深得企业青睐。作为山东纺织的龙头企业,康平纳集团正在向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飞奔,周翔院士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恰恰符合像康平纳一样的大中型纺织企业的需求。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