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中西部地区积极引进纺织产业发展经济解决就业

来源:作者:时间:2012.11.29

导读:纺织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为此,中西部政府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压力。

  纺织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压力,同时,纺织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纺织产业的引入,可以避免当地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同时避免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中西部政府为纺织产业的转移做了充分的准备。

中西部地区积极引进纺织产业发展经济解决就业0.gif

  
  五河县
  
  安徽省五河县为加速打造皖北纺织基地,在南工业园区积极帮助企业推进项目建设,协调解决用工及生产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园区吸引力。城南工业园区主要产业定位为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机械制造,目前入园企业128家。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加速集聚,现已引进纺织服装类企业36家,汇集了一批国内知名的纺织企业,华芳纺织、华运毛纺、环球纺织、新和纱业、嘉艺棉纺、科达针织等多个项目投资亿元以上,棉纺、麻纺、针织等门类齐全,城南工业园区纺织产业集群初步呈现,园区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河县华运毛纺有限公司是该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总投资1.5亿元,企业于2011年元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具备2.6万锭生产规模,完全建成投产后,生产规模将达到3.3万锭,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亿元。公司总经理曹茂富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尽管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对纺织行业也造成一定影响,但凭借精良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销售渠道,目前企业仍保持着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华芳五河纺织项目是2011年4月通过招商引资,由江苏省张家港市落户五河并开工建设的,总投资15亿元,占地526亩,总规模41万棉纺纱锭,一期项目投资6.5亿元,于2011年4月开工建设,用了不到8个月时间便建成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上的“华芳速度”。目前,投资3.2亿元的16.4万棉纺纱锭的二期项目正在全速推进,年底前可安装投产。

中西部地区积极引进纺织产业发展经济解决就业1.jpg
  

  随着一个个纺织大项目的落户,建起的是一流的现代化厂房,带来的是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管理理念,这对于五河纺织产业高标准推进更有意义。据统计今年1—10月,纺织类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1.87亿元,生产规模达77万锭。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总规模120万锭各类纺纱和1000余吨包芯纱、5万打袜子,年产值达百亿元,成为皖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基地。
  
  嘉兴市
  
  浙江嘉兴秀洲区建纺织面料馆为本地纺织企业创造更多的商贸机遇,王江泾镇是“中国织造名镇”,全镇现有纺织企业380多家,2011年全镇纺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1亿元。在王江泾分馆内展示出了3000多块面料,涵盖20多个品种,由48家当地企业生产。在11月29日,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国家纺织面料馆王江泾分馆正式授牌,成为第三届嘉兴南方纺织品交易会上的亮点之一。
  
  荆州市
  
  11月28日,占地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湖北省荆州市针纺织服装三期工业园项目在岑河镇正式开工建设。该工业园分为A、B区,位于沙市区岑河镇西北,占地956.7亩,拟建标准化厂房100栋,项目建成后,可年加工内衣1亿套,年创产值3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该项目建设周期两年,建成后,可年加工内衣1亿套,年创产值3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将大大带动商业、餐饮业、运输业、娱乐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西部地区积极引进纺织产业发展经济解决就业2.jpg 

  
  沙市区岑河镇是荆州市针纺织产业大镇,针纺织产业纳入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已形成从棉花加工、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和包装到销售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从业人员15000人,针纺织园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完备,交通便利。
  
  园区入驻项目围绕纺织产业,突出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知名企业,优先选择投资强度大、带动力强的项目入驻。目前,已签约企业37家,其中纺织类企业1家、织布类企业1家、印染类企业2家、制衣企业30家、包装企业2家,其它企业1家。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