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鹰科技金融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新局面
来源:中国服装协会网作者:时间:2014.10.20
金融创新,开启先河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产业升级挑战,从而使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需求变的日益迫切。想要实现这一需求,进行生产加工设备自动化、信息化改造转型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而升级背后的投资成本考虑影响了企业在升级渴望下的决策。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和鹰创造性的推出了为期三个月的“零首付”普及风暴活动。截至10月上旬,已经有100多家服装工厂享受到了这项“福利”。那么这个“零首付”普及风暴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成为服装厂老板们关注的话题呢?这就得提到和鹰公司在缝制设备行业开创的金融创新模式——融资租赁。这一模式首开缝制设备行业先河,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和采购模式。
融资租赁——销售新模式
自2006年和鹰推出数控裁剪机填补国内空白以来,已经有几千台数控裁剪设备在全国各大服装工厂运转。为了进一步推动裁剪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应用,解决中小型服装企业的产业升级问题。2014年8月和鹰正式推出了服装数字化设备的融资租赁方案。
融资租赁,即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向承租人指定的供货人购买指定的设备,并将设备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转让给承租人,承租人分期支付租金,租金偿还完毕后设备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的一种以租代买的融资方式。融资租赁是集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的跨领域、跨部门的交叉行业。推进融资租赁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融资租赁主要应用于飞机、船舶、工程机械和港口大型设备等领域。
和鹰的融资租赁与传统的融资租赁有何不同,实际操作中能给服装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便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了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商务区的和鹰融资租赁公司。公司总经理朱永飞先生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从8月份至10月31日凡采用融资租赁方式采购和鹰产品的服装企业可享受零首付的优惠政策。服装企业向和鹰支付15%的设备款,和鹰开具全额增值税发票,顾客可以到税务局取得设备款近15%的抵扣额,贷款分24期或者36期支付给租赁公司。在租赁期间内设备所有权归属于租赁公司,租赁期结束后设备所有权转移给服装企业。”零首付,无利息,无门槛,这对一些中小型服装企业意味着前期几乎不花一分钱就能用上高品质、高效率的数字化生产设备。
“和鹰租赁是和鹰集团投资2亿元人民币成立的子公司之一,依托母公司的综合实力,和鹰租赁不仅提供常规的融资服务,还可以根据客户不同的发展阶段量身定制资金解决配套方案。我们现在已经建立起了一套专业化操作流程,使得项目手续更加便捷、高效,更加符合客户的专业需求与发展需求。”朱总对和鹰租赁的业务进行了补充。
服装产业升级,责无旁贷
服装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明显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服装企业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反应能力也较弱。而且由于国内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很多承接代加工业务的服装企业纷纷转移到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而高品质的服装订单则回流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可以说近两年服装行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一家服装设备生产企业投资2亿元人民币,涉足自己并不擅长的融资租赁业务着实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和鹰董事长尹智勇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责任。
“去年,红豆集团慕名到和鹰考察3D时尚门店顾问系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当时就提出准备把红豆旗下3000多家门店配上这套系统。然而粗粗一算,近10亿元投资令红豆望而却步。这不是个案,后来我想应该用一套新的模式来解决服装企业产业升级的问题,于是就尝试将大型工程、工业设备采购领域经常采用的融资租赁模式运用到服装设备行业。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服装企业可以用很少的钱,或者不花钱就能用上先进的服装数字化设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尹智勇的一席话,让我们明白了和鹰设立融资租赁业务的初衷。
尹智勇拿出秘书刚送来的销售报表给我们看,“短短2个多月,已经有100多家服装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模式购买了和鹰的裁剪机、铺布机、欧泰科吊挂等产品。谁也没想到融资租赁可以用在服装设备行业。”尹智勇对他的这一金融创新模式自信满满。
敢于冒险,勇于创新
三十年前,纺织服装产业逐步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转移至中国,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纺织服装大国,纺织服装生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生产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机电一体化水平较低,与服装大国地位极不相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中小型服装企业多,服装附加值低,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动辄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设备。和鹰租赁公司的成立和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正好解决了我国几万家中小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零首付”的创新金融模式也将助推我国由服装大国走向服装强国。
我们很高兴看到和鹰在为服装产业的发展承担起一份责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也不免为尹智勇的冒险精神捏一把汗。和鹰,一家成立才8年的数字化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凭什么可以拿出2个亿人民币成立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这条路能走多远?想到2006年和鹰推出中国第一台数控裁剪机时同行的质疑,以及到后来推出“远离暴力”进行价格革命时国外同行的不屑,再到2013年连续8年占据全国数控裁剪机市场半壁江山……我们已经没有怀疑的理由了,这就是一家由一个“疯子”掌舵的疯狂公司。
刚才笔者在刷微信朋友圈时,无意中又看到了一条消息,“和鹰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网络营销策略”。此时我不由的想起尹智勇的一句话“我们就是要创新,要敢于冒险,做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
那就拭目以待吧。
- 超越李宁,成为第二大运动品牌,全球有7000多家门店,他是如何做到的?2020.09.02
- 江南布衣2020财年净利下滑28.5%,粉丝经济不奏效了??2020.08.31
- 为什么“不走寻常路”的美特斯邦威无法再引潮流?2020.08.27
- 专业回收各种电子产品设备2020.03.27
- 印染黑科技!生产速度高达143.6米/分钟2017.01.11
- 石家庄:老“纺织”的IT之路2016.03.30
- 即发集团杨为东:用科技创新破解纺织困境2016.02.19
- 2015迈耶西创新研发出纺纱编织一体机2015.12.08
- 浙江中丽加弹机销售渐入佳境2015.11.12
- 鸿盛数码:做数码印染业的引领者2015.09.18
- 金信纺织空调创新产品高效节能2015.08.12
- 奥地利齐玛看好中国数码印花设备市场2015.07.22